借款合同是民间借贷、公司借贷和银行借款等关系的法律依据。一份条款完备、表述清晰的借款合同不仅能保障出借人权益,还能在纠纷发生时提供有力证据。
一、合同双方与基本信息
借款人、出借人(或贷款方)全名、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住所或营业地址。
签订日期与签订地点。
借款性质(个人借款、公司借款、担保借款等)和合同编号(便于管理)。
二、借款金额与币种
明确借款金额的数字与大写,避免歧义。
标注币种(如人民币),若涉及外币要写明汇率适用方式或兑换规定。
三、借款用途
约定资金用途(投资、经营周转、购房等),必要时写明不得挪作他用的条款并约定违反后的责任。
四、借款期限与起算方式
明确借款起止日期或借款期限(如一年、20个月等)。
写明利息起算日、到期日、是否可以自动展期及展期条件。
五、利息与费用约定
约定利率(年利率、月利率或一次性利息)并标注计算方法(按实际天数或按30天/月等)。
明确逾期利率、复利规则、罚息上限(不得超过法律限制)。
约定手续费、服务费、担保费、评估费等是否由借款人承担及具体数额或计算方法。
提示:国家对民间借贷利率有司法保护上限,利率超过法定或约定上限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无效或按上限计算。
六、还款方式与优先顺序
明确还款方式(一次性到期还本付息、分期还款、等额本息、先利后本等)。
约定还款账户、还款日、提前还款是否允许及是否收取违约金或手续费。
对多个债权人或多笔债务,明确优先清偿顺序。
七、担保与抵押
担保方式:保证(连带保证或一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等。
对抵押物(房产、车辆、股权等)要写明具体信息、权利证号、估值方式、处置程序。
担保人的权利义务与免责条款(如保证范围是否包括利息、罚息、执行费用等)。
八、违约责任与处理措施
违约情形的界定(逾期未还、挪用款项、提供虚假资料等)。
违约金、罚息、加速到期条款(出现违约时债权人有权要求立即到期)及催收费用的承担。
描述债权实现方式(拍卖、变卖抵押物、诉讼、仲裁、委托处置等)。
九、财产保全与信息披露
是否约定权利人可以在借款人违约时进行财产调查、查封、冻结等(需依法申请)。
是否允许债权人披露借款人违约信息给征信机构或第三方(注意个人隐私保护与法律合规)。
十、转让与第三方参与
是否允许债权转让、转让条件与通知义务。
是否允许引入第三方增信或代偿,代偿后的权利归属如何处理。
十一、争议解决与适用法律
约定适用法律(通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协商、诉讼或仲裁),如仲裁需写明仲裁机构和仲裁地点。
约定管辖法院(若选择诉讼解决)。
十二、其他常见条款
不可抗力条款:说明自然灾害等情形下各方责任如何分配。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条件:约定变更程序、解除权及解除后债务处理方式。
通知送达方式:电子邮件、短信或挂号信等并写明送达视为生效的时间。
保密条款:对借款相关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的保护约定。
签字盖章与附件清单:所有签章页、身份证明、财产证明、评估报告、担保合同等必须列明附件并签章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