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优先向被告(欠款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原则)。
可选择被告经常居住地、被告工作地或被告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欠条是因劳动报酬产生(拖欠工资),先走劳动仲裁(劳动仲裁裁决后可向法院起诉或直接申请执行仲裁裁决)。
数额不大或证据简单的,可到被告所在地的基层法院或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起诉,程序更快、费用更低。
具体说明与操作步骤
先判断案件性质
借款/欠条属于民间借贷、合同纠纷,走民事诉讼程序。适用民事起诉→法院受理→开庭审理。
如果欠条是“工资欠条/拖欠工资”,属于劳动争议(一部分地区若不是劳动合同关系也可能被认定为劳动报酬),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是必须程序),仲裁后不服再向法院起诉或直接执行仲裁裁决。
如何确定“管辖法院”(去哪里的法院)
首选:被告住所地法院(被告常住地或经常居住地)。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来说,住所地不一定是户籍地,按“经常居住地”或便于送达的住处认定。
备选:合同履行地(约定还款地或实际履行还款的地点)、签约地、被告有财产的所在地(如对方在某地有房产、银行账号)都可以作为管辖法院。
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管辖法院(书面约定的管辖条款有效),但若无约定,就按上面顺序选择。
如果不确定,通常去被告现在居住或工作地的基层法院起诉是最稳妥、便捷的做法。
起诉前的证据准备(非常关键)
原件:欠条(借条、借据)原件,尽量是手写签名并带有明确借款金额、借款时间、还款期限、签名/指印。
转账证据:银行转账凭证、微信/支付宝聊天与转账记录、收条、票据等。
证明关系与事实的证人证言(有证人可写好证人证言并签字)。
联系方式、住址、工作单位等被执行人线索。
若曾有催讨、协商记录,也一起保留(短信、录音需注意是否合法采集)。
时间限制:注意时效(一般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形可中止或中断)。
起诉材料与流程(基层法院通常受理)
起诉书(写明当事人信息、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目录)。
身份证复印件、欠条原件及复印件、证据材料。
诉讼费按标的额交纳,数额不大可适用减免或先行由法院受理再催交(各地规定略有差异)。
到被告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立案窗口或通过人民法院网上立案系统/微信小程序提交材料(现在很多地区支持网上立案并快递送达)。
立案后法院会送达传票并按程序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