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受理与起诉程序
债权人起诉时可以同时起诉借款人(主债务人)和担保人为被告,法院受理后会向双方送达起诉状和证据副本。
法院会审查起诉材料是否齐备、是否有管辖权,然后进入实质审理(举证、质证、开庭、判决)。
法院如何认定担保人责任(关键看担保合同约定)
连带责任保证(连带保证/连带责任):若合同明确约定担保人与借款人承担连带责任,法院通常会判决担保人和借款人对债权人共同承担清偿责任,债权人可直接请求担保人偿付,无须先向借款人追偿。
一般保证(从属/补充保证):若是一般保证,则债权人原则上应当先向主债务人追偿;法院在审理中会审查债权人是否已对主债务人采取过执行或追偿措施,若未采取且合同约定为一般保证,担保人可据此抗辩。
合同未明确时:需要结合证据与交易实际认定担保性质,法院会根据双方约定及合同条款、交易背景判断。
常见法院判决与执行措施
判决内容:若债权成立,法院会判决借款人及/或担保人按判决金额支付本息、违约金、诉讼费用等;具体承担比例依据合同或法律认定。
执行措施:判决生效后,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的银行账号、房产、车辆等财产采取查封、冻结、扣划、拍卖等强制手段。
优先顺序:执行时依据法院裁定和执行法原则,对被执行人名下可执行财产进行处理;担保人被执行后,如已替债务人清偿,可向主债追偿(代位权/债权让渡或求偿)。
担保人可提出的重要抗辩或主张
担保合同无效或因形式瑕疵可被认定无效(如签名造假、超越权限、违法合同条款等);
债务已清偿或已被债权人放弃、约定失效;
已超过诉讼时效(主债或保证债权如超时,担保人可主张时效抗辩);
债权人未先依法对主债务人采取追偿(针对一般保证可主张);
债权金额不实、计息有误或合同约定违法(如高利贷)等可抗辩的事实。
担保人有权在代为清偿后向借款人追偿(代位求偿/追偿权),或请求承担按比例分担。
实务建议(你该怎么做)
立刻保存/整理证据:借款合同、保证合同、转账凭证、聊天记录、法院送达文书等。
迅速应诉:收到起诉状/应诉通知后按时应诉,提出证据与抗辩,避免因缺席判决承担不利后果。
检查保证合同条款:确认是连带责任还是一般保证,及是否有抵押、先诉约定等。
如债权人已申请保全(查封/冻结),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解除或提供反担保;如有异议向法院提出异议或保全异议之诉。
考虑和解或分期还款,若证据不足可争取调解;若将来需追偿,尽量保留对借款人的追偿依据。
必要时聘请律师代理出庭,律师能更精准判断担保性质、整理抗辩理由并争取对担保人的有利处理。